【推荐】音乐说课稿模板集锦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音乐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音乐说课稿 篇1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六单元第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中的第一课,也就是整本书的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萧.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多声重唱-鸟儿在歌唱和风笛演奏-优雅,还有的就是排萧演奏-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还包括音乐知识欧洲音乐.苏格兰风笛音乐原属于战争音乐,用于行军、召集高地人、哀悼亡灵。风笛音乐也属于和平的音乐,用来跳斯特拉斯佩舞、与小提琴、手风琴和奏,用来庆祝、也用来表达爱意。爱尔兰的风笛演奏方法与苏格兰有所不同;
罗马尼亚一直保持用排箫奏乐的悠久历史,并将排箫的演奏艺术提升到高超的水平,整个排箫有点向外拱弯,一般定成D或G大调音阶。排箫音色圆润柔美,抒情,略带气息。
排箫音乐:空灵、优美,舒展,使人放松心情,常在茶室、咖啡厅等休闲场所作为背景音乐使用。
保加利亚女声重唱:采用自然、直接、开放的唱法,音色清沏、透明,在多声部的重唱中常出现不谐和音程(如二度),旋律音域不宽,却富有表现力,各种各样的装饰音、滑音层出不穷,十分丰富,给音乐增加了特殊的色彩;
约德尔唱法:用真假声迅速地交替演唱,并采用一些无意义的字音来演唱。如“依”、“哦”、“莱” 、“咿呀”等。音域宽,旋律起伏较大。因为学生普遍对音乐理论知识不感兴趣,所以我在讲音乐知识的同时会尽量结合作品,让学生轻松的接受.这节课我会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贯彻思考,体验,探究,实践的原则,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鉴赏欧洲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了解风笛、排箫的音色特点及演奏方式;
2、通过比较聆听、组合演唱等多样的实践活动,认识并体会欧洲典型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3、通过文化与音乐结合讲述的方式,使学生开阔视野,感受到欧洲民间音乐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学会尊重多元文化,明白欧洲艺术音乐和欧洲民间音乐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
1,欣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欧洲民间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欧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2,初步知道欧洲民间音乐的饿概况,了解风笛.排萧的音乐特点.本课的重点是;从音乐中了解到欧洲民间音乐的特点,并让学生结合作品了解欧洲民间音乐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是:
能从不同的声音中分辨出风笛与排萧的不同之处,并说出主奏乐器.
五,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高二段的学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断了,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我会尽量的结合作品,通过运用图画、听音乐等让学生听,看,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讲授.两节课我会充分做好跟学生的互动,在第一课时的导入中,我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讨论,最后总结,从而达成与学生的互动.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也能从乐趣中学习到一些音乐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主要包括三首欧洲民间乐曲,本课以谈话法导入,引发学生探索欧洲民间音乐的兴趣:通过感受、体验富有民族特色的器乐作品和民歌,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不同于我国的各种音乐文化,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同时又拓宽视野,认识到人类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我在整节课中会应用讲授法,体验法,谈话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1)导入:我用铁达尼号的音乐来导入,特别让学生来注意前奏的音乐是用那种乐器主奏,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出今天的主题欧洲音乐.这样的饿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能从熟悉的饿音乐入手,引起学生对本课的亲近与兴趣.在这里我主要应用欣赏法与谈话法.
2)我请同学们来读一读写在本课开头的李斯特的名言,并指出今天的教学任务:欣赏几首欧洲民间音乐,并了解民间音乐的饿美妙与特点.这样的饿设计意图是能从李斯特的名言中更加加深学生对民间音乐的饿印象,使学生了解到民间音乐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是极具特色的,从而升华了今天的饿主题.在这里我应用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
3)完整播放<鸟儿在歌唱>,并请几位学生来说说这首曲子的特点.他与美声唱法有什么不同?回答完毕,请班级上学过美声的饿同学来演唱,让同学们能现场对比聆听两种唱法的不同.完了之后,教师指出这是一种欧洲唱法-欧亚唱法,并结合作品来解释什么是欧亚唱法.在这里我应用的饿是谈话法与参与实践法,这样的饿设计意图是能让学生近距离的饿体会两种唱法的不同,并能通过请学生演唱,加深学生对本课的印象.
4)完整播放<优雅>并提问:这首曲子用了那种乐器啊?学生回答;风笛.下面多媒体显示风笛的形状,教师简要讲解有关风笛的知识.完了之后,多媒体再弹出一个画面,是中国的竹笛.通过对竹笛的饿介绍让学生能分辨竹笛与风笛形状上的饿区别.最后教师指出不管是风笛还是竹笛他们都是民间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主奏乐器.这里主要应用讲授法,通过对比介绍,让学生能事先体会到民间音乐的美妙.
5)小插花,播放两段音乐,请学生来分辨主奏乐器.(一段是中国的饿竹笛,一段是风笛).教师鼓励学生回答准确,这时侯教师拿出两个乐器,对,就是竹笛与风笛,教师师范演奏,并请学生来学.当燃教师辉控制住场面,不会让学生太闹腾.在这里我应用了实践法,这样能让学生从亲自参与演奏中体会到民族乐器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6)完整播放<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饿舞蹈>,教师顺着音乐跳几个罗马尼亚民间舞蹈.完了之后,提问,主要由那种乐器演奏并出示排萧图示,简要介绍排萧并请学生来说明与风笛的区别.完了之后,再播放一遍音乐,请学生来体会这首曲子的饿情绪如何,并请音乐科代表来回答听后的感受.完了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并指出;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对与音乐的饿听后感受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答案,他没有固定的回答,并鼓励学生今后多积极发言.再这一环节中我主要应用谈话法,设计意图是通过对乐曲的欣赏,来教育学生今后音乐课上该如何表现.
7)最后请几位学生来读一读上了这节课之后对后面的饿音乐知识最有感触的一段,如果找不到,可以自己来讲欧洲音乐的特点,完了之后教师做补充.这里我主要应用的是谈话
音乐说课稿 篇2本课执教的内容是三年级新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春天的歌》。本单元的主题为“春天”,单元内容有:欣赏:《春之声圆舞曲》、《新春乐》;唱《春天的歌》、《顽皮的杜鹃》;知识点设定了:认识女高音、呼吸记号、顿音记 ……此处隐藏15569个字……过积极参与各种不同的音乐活动,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③情感目标:使学生由衷的赞美春雨,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
4、重难点的确定与分析
①重点:正确且有感情的表达歌曲并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更加热爱春天。
②难点:歌曲的处理及二声部的合唱技巧。
5、教时安排
我将本课设为三课时,本课时为第二课时,学生在初步感受和学习歌曲旋律的基础上,正确且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他们喜爱、赞美春天的情绪。
6、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钢琴 情境创设
学生:自制模仿雨声的乐器 同一首歌节目表演
表演春天的头饰、道具
二、说教法、学法
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从中受益,所以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所以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1、情景设置法——设置春天,春雨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讨论法——通过自制乐器、处理歌曲、讨论表演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3、才能展示法——通过同一首歌这种特别的形成给学生足够空间,把他的才能展示给大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积极性。
4、多媒体展示法——通过MTV、录像、Flash动画等形成,丰富学生的视野,获得多种体验。
(二)说学法
1、体验法——让学生置身于音乐表演中,使他们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
2、模仿法——用人声模仿大自然的声音,并配合表现出来,创造意境。
3、创造法——自己创编舞蹈,制作乐器等形式不仅让学生动起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4、合作法——分组讨论合作,让每个学生互动脑筋,团结协作。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体验
导语:春天来了,她的使 者——春雨也悄悄来了
你听“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快活的下,让我们在雨中歌唱舞蹈,尽情的欢笑
活动:学生随音乐自由的律动,创设情境,教师轻吟诗歌《春雨沙沙》
意图:学生充分的置身其中,感受和体验春雨的美,从而引导学生情随意走,达到审美教育中寓教于乐的目的,获得身心的愉悦,大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歌曲,合作探究
1、导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绵绵的春雨让春天更加诗情画意。
活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入情境
教师范唱歌曲
意图: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生对音曲的整体感受和审美体验,在美的情境中,学生情不自禁的想要学唱歌曲。
2、活动:学生用LU 来体会歌曲的韵律
意图:学生既熟悉了旋律,又发现歌曲中的难点
3、讨论:怎样才能正确的表达歌曲,让歌曲更富有魅力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边总结边实践体验
总结方案如下:
①整首歌曲应用连贯平稳的气息唱出优美舒展的旋律,注意连音与非连音的对比;
②注重二声部的歌唱技巧,做到音量均衡,音色统一,音准和谐;
③在合唱部分加上MP-P-PP的力度记号,在“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加上渐强再渐弱的记号;
④注意弱起小节的演唱和首句中“下”字应唱三拍半,换气敏捷。
意图:新课标分析中高年级学生参与意识,合作探索的能力更强。让学生自己体验总结,并在实践活动中感悟,不但增强了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而且培养了良好的合作意识,并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鉴赏放在了重要位置。
4、导语:这首歌不但旋律动听,歌词更是简洁隽美。“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句式对称整齐,色彩丰富。
让我们随着音乐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5、完整的演唱歌曲
意图:在多媒体的辅助下,面向全体,通过朗读歌词的形式来体验音乐的韵味,学生再来完整的演唱歌曲,体会旋律和歌词共同赋予的美,充分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体验合作的愉快和激情,进一步启发学生赞美春雨,热爱春天的感情。
三、表现歌曲,参与创作
活动:学生用自制的乐器(装沙的袋子、装沙的罐子、揉搓袋子的声音)来模仿雨的声音,为歌曲配上简易动听的节奏。部分学生穿上准备好的服装和头饰道具装扮花草、柳枝、燕子、小鸟等等表现被雨水滋润的万物。大家共同歌唱演泽一段“春天的交响曲”。
意图: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教学过程充分挖掘了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成表达个人的情感,享受到美的愉悦。
四、拓展延伸 才艺展示
走进春天同一首歌校园联欢会
导演 策划:全体师生
节目单:
1、同一首歌(全体师生)
2、歌舞表演《春雨蒙蒙的下》(学生)
3、配示诗朗诵《春》(师生)
4、合唱《春雨蒙蒙的下》
(学生)
5、诗词串联《春天里的古诗》(学生)
春雨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春江 白居易《忆江南》
春花 杜甫《绝句》
春风 罗洪先《后园咏》
6、舞蹈《雀之灵》(教师)
7、器乐联奏(学生)
古筝《春江花月夜》
笛子《早春》
手风琴《杜鹃圆舞曲》
8、歌舞《小鸟小鸟》 (学生)
9、春天的寄语(师生)
10、同一首歌 (全体师生)
意图:这是一台联欢会,一台属于学生自己创作的联欢会,它以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同一首歌为背景,以极具审美体验的春天为主题,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学生在吟诗、诵文、唱歌、舞蹈、演奏、作品展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想象与创造,全面的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使课堂呈现勃勃生机,充分反映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五、教学启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具备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泼的教学方式,为我们教师开启了一片教育新天地。本课整个教学过程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渗透和运用的过程,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实践,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使学生在充满趣味和情感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作为一名专职音乐教师,我将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不当之处,希望得到各位评委和同行的指导、帮助。谢谢大家!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