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说课稿范文集合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 15 课 ——《埃及的金字塔》第一课时。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埃及的金字塔》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说明 文。和《秦兵马俑》《音乐之都维也纳》同属第四单元,课文介绍了 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着重描写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 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方法, 赞美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 超人的才干。 整篇课文条理清晰, 语言平实, 描写细致。 常规的教法, 无非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学习说明方法, 了解金字塔的有关知识, 仅此教学, 学生收获的仅仅是一些说明方法, 并不能真正的走进文字, 走进文章的灵魂,走进金字塔,走进埃及,走进古文明。 我们知道,在 21 世纪这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40 分钟的 语文课堂教学如果仅凭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 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 发展需求。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优化,不仅是时代的要求, 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它给我们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新课标也明确提出: 语文课程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 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流、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 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 为了实现以上三点教学目标,在设计时,我准备凭借网络平台沟通课 堂内外,将文字形象化、音效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 于创新的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力求体现开放性、自主性、实 践性和探究性。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修养。
大纲明确要求:“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对处于小学高年级学段的五年级学生来说, 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语 文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语言感悟能力。但由于孩子们没有去过埃及,所 以对金字塔缺乏了解和具体形象的感知, 对文中语言文字的描写很难 在脑海中形象化,课堂容易显得沉闷、枯燥。因此,充分发挥信息技 术与文本的优化整合,从而拉近与文本的距离。根据大纲要求,语文 教学的规律以及课文的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和感悟埃及金字塔工程的宏伟与精巧。
3、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 热爱之情。
二、说教法
新课标里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 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课堂 上,我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通过学生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 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精确,感受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在紧扣朗读的同时,遵循情感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质疑激趣 法直观演示法使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实、完善起来,以激起学生思想 感情上的共鸣,使其受到深刻的情感熏染。
三、说学法
1、读中感悟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教师不应以烦琐地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学生理解 金字塔的特点时, 我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自主感 悟。力求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
2、合作探究法。卓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 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阅读理解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在学生理解与感受金字塔的科 学建造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将阅读理解和动手操作相结合,学生 将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画面, 更容易理解古代埃及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四、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 为了不让课堂显得沉闷,我在一上课就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仿佛 是去埃及观光,然后让学生说说看到课题后最想了解什么,从而引发 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奠定了基础。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朱熹曾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则自然精读,精读后, 理自见得。要理解、领悟文章的语言,首先就要把课文读通读顺。让 学生观看金字塔图片之后,边读边勾画有关句子,从而了解学生领会 和运用文章语言的程度。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 化抽象为直观,把数字具体化,体会特点 感受金字塔的特点是本文的重点, 课文在介绍时出现的只是一系 列的数字。这些是抽象的,无画面的,孩子们只能浅层次的、机械的 告诉我们金字塔高、大,但如何高、如何大、如何宏伟,还体会的不 够深刻、 具体。 于是我抓住了几组数字, 让它们和周围的事物作对比, 将它们具体化。 “146 米、40 层”的高度,和我们普通的住宅楼作对比,相当于 几个叠加的高度呢?学生很快得出“10 个,需要费力的仰头才能看 到顶。”有了这样真实的感受,自然体会到金字塔的高。
将数字还原成直接的生活体验,学生们仿佛站在金字塔脚下抬 头仰望,仿佛亲自去抱抱巨大的石块,抽象的数字在脑海中形成了具 体的画面。 文中“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 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让学生动手用 手指试一试,引领他们深入体味语言文字,让学生们悟得好,读得 好。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 学生在初读课文阶段提出的问题, 有的通过前面的精读品味已经 找到答案,有的还悬而未决。还有些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又产生了 新的问题。在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主编题,测试学 习的效果, 品尝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走向课外, 走向生活!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简单明了,再现文章的内容。
以上就是我对《埃及的金字塔》一课第一课时的说课内容,还望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2今天,我所执教的《口算除法》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第78和79页的教学内容。
一、说教材 --首先我说教材及学情分析:
这节课主要学习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口算除法。这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及算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对于学生把整十或几百几十看成一位数或两位数进行口算,第三单元中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的学习作了铺垫。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是进一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笔算过程中试商的重要基础。
教材的编排:例1(1)和(2)是分气球和分彩旗的情境图,让学生探究口算除法的方法,都 ……此处隐藏12168个字……,自主搭建验证,实验探究等能够引起学生强烈学习兴趣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探究。
2、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
在无机物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深切地认识到“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能反映物质的结构”,这种思想自然而然地会迁移到有机物的学习上来,这是比较好的,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有机物中不仅要注意其组成,还要关注其空间结构。在必修1中学生已学过氧化还原反应,对简单氧化、还原问题已经能够进行分析,这对甲烷还原性的研究有较大帮助。
三、说学法
作为高中化学新课程有机内容的引入环节,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有机知识不仅是处于一个“静止”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分析、选择、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甚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的学生观。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教堂”变成“学堂”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有理想、身心健康、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对于本节我建议学生采用如下学法:
1、密切联系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通过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审视与自我反思
对于不同的事物,每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自由讨论,相互审视和自我反思,既可以达到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增长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从学生的初三和高一已有化学知识的认知水平和结构、能力水平、思维品质作以详细的分析,以使本节课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目的
四、说教法
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如果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学习,那么任何教学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启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新的课堂教学强调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新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充分体现尊重、引导、帮助、赞赏、反思。因此,我主要采取了如下的教法:
1、实验教学法
本节内容通过甲烷的性质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在共识中享受精神的愉悦和成功的快乐,实现以观生趣,以趣激疑,以疑导思,以思求知,以知增能。
2、活动教学法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中,活动教学已经逐步成为化学课堂的主旋律,其基本策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过程为主线索、以活动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基本形式、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根据学生实际和认知规律,充分挖掘教材中科学探究的内涵,精心设计活动方案以便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科学素养。
五、说教学设计
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活动一:
温故知新
[思考与交流]
到目前为止,你对甲烷已经有了哪些认识?
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发散思维、畅所欲言,基本能说出甲烷的分子式、存在、部分物理性质和用途。
活动二:
探究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
[思考与交流]
(1)甲烷(CH4)中C与4个H原子通过单键结合在一起,试写出其电子式和结构式,并猜想甲烷的空间结构,用牙签和橡皮泥将你猜想的空间模型制作出来。
(2)若用另外一种原子(用X表示)来替换你所搭建模型中的H原子,请分析:①若用1个X来替换,有几种情况?②若用2个X来替换呢?
(3)科学家发现用2个X来替换甲烷中的H原子时只有1种情况,那么你认为刚才大家制作的模型中哪一个更有道理?
让学生猜想并动手实践,可以加深对甲烷空间结构的认识。在(1)中学生大致会制作出空间正四面体型、平面正方形、四棱锥型等形状,然后通过(2)和(3)的分析,最终发现只有正四面体型才能反映甲烷的真实结构,进而通过模型让学生认识甲烷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活动三:
探究甲烷的主要化学性质
[思考与交流]
(1)甲烷与氯化氢、氨气都是非金属的氢化物,请结合这些氢化物猜想甲烷可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设计实验方案检验你的猜想。
(2)分析甲烷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猜想其可能具有什么性质,设计实验方案检验你的猜想。
通过(1)的分析,学生猜想甲烷可能与酸或碱反应,通过(2)的分析,不难猜想出甲烷具有还原性,可能强氧化剂反应,联想到常见的强氧化剂有氧气、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那么甲烷能不能和它们反应,此时再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发现甲烷不能与酸、碱、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进而说明甲烷的性质一般比较稳定。由“氯气也具有强氧化性,那甲烷能不能和氯气发生反应呢?”自然过渡到活动四。
活动四:
探究甲烷与氯气的反应
[观察实验,思考并交流]
(1)实验探究:在倒置于饱和食盐水的量筒里通入20mL甲烷和80mL氯气,用强光照射,请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根据液面上升的现象推断反应产物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
(3)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氢的氧化物,甲烷和氯气的反应跟甲烷与氧气的反应很相似,请你写出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反应方程式中用“→”表示物质的变化);
(4)用不同于刚才的甲烷球棍模型中碳原子和氢原子颜色的橡皮泥,制作4个氯分子的球棍模型,用球棍模型来演示上述化学方程式;
(5)通过化学方程式表示出甲烷中的氢原子逐一被氯原子所取代的过程。
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养成善于透过实验现象看本质的习惯,更好地认识甲烷与氯气的反应,进而较好地理解并掌握取代反应。
活动五:巩固提高
(1)若1mol甲烷和足量的氯气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四种取代产物,则需要消耗的氯气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2)下列事实能够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平面正方形的是( )
A.甲烷分子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
B.甲烷分子的二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
C.甲烷分子的三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
D.甲烷分子的四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
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说板书设计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一、存在、物理性质和用途
二、空间结构
三、主要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取代反应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