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学设计

时间:2025-07-08 08:42:22
《梅花魂》教学设计

《梅花魂》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梅花魂》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梅花魂》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梅花高尚品格,学习梅花的品格,陶冶自己的情操。

2、理解梅花魂,从外祖父爱梅花中,体会华侨热爱祖国眷恋祖国的心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外祖父的语言、行动中,进一步理解和感受人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的主要人物的言行及文章线索,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收集赞美和描写梅花的诗文,以及归国华侨为国家做贡献的事例。

2、准备《思乡曲》的音乐磁带。

【教学时数】

1课时。

【设计理念】

本文通过作者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赞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全文以梅花为线索,抓住外祖父的语言、行动、具体生动地讲师述一段催人泪下,感人至身的故事让读者从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许多诗句赞赏梅花。谈谈你收集到的诗句说说这是为什么?

生:背《墨梅》《梅花》等古诗。

生:傲雪经霜、不畏严寒,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2、过度:

师:有一位身处异国的华侨老人,他一生酷爱梅花,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学习《梅花魂》后,你就会理解老人的感情。

二、指导自学,自主读书

1、师:读了课题,你想知到什么?

生:围绕梅花讲了那些事?题目中“魂”是什么意思?

﹙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提出问题,设法解决问题,培养探索精神﹚

2、学生自主读书、合作交流:

(让学生边读边想,读后交流,给学生读书的时间、空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体验)

三、交流体会、深入理解

1、畅谈读书体会,探索人物的情感世界。

(培养学生组织语言努力及理解、表达能力)

2、答疑讨论:

⑴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⑵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域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⑶外祖父把梅花当做什么象征?

⑷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什么?

四、感情朗读、体会情感

播放乐曲、分角色读。

五、课堂拓展、丰富知识

1、汇报自己知道的古人思乡的诗句。

2、阅读欣赏:

雪梅争香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香,

雪却输梅一段香。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有雪,

支梅并作十分香。

《梅花魂》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梅花魂爱国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体会“梅花魂”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我们来做个游戏:你们认为我说的是对的,就笑一笑,乐一乐,表示赞成;认为我说的是错的,就拉下脸,一脸的不高兴,表示反对。

1.我姓谭,从沙河小学来。

2.我是个男人。

3.我很喜欢语文,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梅花魂》。(署名权应该是陈慧瑛)

4.我是来和大家共同学习《梅花魂》这一课的。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这一课,跟我写“魂”。(导写“魂”字,区别:魄、愧、槐。注意:不要读作梅花鬼,不要把“魂”写作其它字。)你知道魂的意思吗?(精神)

一、听读知大意。

打开书,听我读课文,边听边想象文章所描写的情景,想想写了关于外祖父(洪镜湖)的哪几件事?

(第13段不读)

汇报:(略)

从这五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人)

我认为,这五件事都在写外祖父思念祖国,作者写的时候很随便,没有什么顺序。

(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二、研读悟精神。

刚才大家听了我的朗读,再仔细和课文对照看看,你发现我的朗读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从文章所写的五件事,已能充分表现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与思念了,为什么还要这一段呢?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这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离别前一天早上,外祖父送我墨梅图时说的)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你认为外祖父主要说了什么?

3.数一数,外祖父一共说了几句话。(7句)

哪几句重在写梅花?哪几句重在写人?

写梅花:

第一句和第二句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因此你要好好保存。

你能用上“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把这两句连起来吗?

梅花的有名具体体现在哪里呢?用“”画出来。(抽读,汇报)这让我想到了王安石的诗《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梅花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板:坚贞不屈)还可怎么说?(坚强不屈、临危不惧)

这一句写出了梅花的精神品格,我觉得前半句多余了。(通过对比突出梅花的品格)

老师读前一句,(抽生读后一句,指导朗读)再请大家齐读后一句。梅花是最有……(生读)最有……最有……所以外祖父告诉莺儿:这墨梅有高贵的品格,有坚贞不屈的精神,你要好好保存。

写民族:

请看第五句,中华民族是个怎样的民族?(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有许我有气节的人物,“气节”什么意思?你能说几个有气节的人吗?(文天祥、岳飞等)

中华民族有梅花一样的精神,梅花精神也就象征 ……此处隐藏18412个字…….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合作探究,品读课文。

1.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课文第2自然段中写到的这几句诗的意思的?说说从这些诗句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3.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

4.你觉得梅花的品格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画出来。

5.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这说明什么?

6.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绢给“我”?

六.总结归纳。

1、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什么的象征?

2、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

七.拓展延伸。

1.指导朗读重点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2.欣赏诗歌《乡愁》

八.板书

6.梅花魂

读诗落泪、

珍爱中国、

不能回国伤心流泪、

赠送墨梅图、

送梅花手绢 潸然泪下

(中国心)

《梅花魂》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共写了五件小事,有的直接表达这种情感,如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哭起来。有的间接表达这种情感,如因为我弄脏了墨梅图而发脾气;临走送我墨梅图,到船上送我绣着梅花的手绢。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说起梅花,我们学过许多有关梅花的诗句,你还记得吗?梅花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预设: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师:是呀,傲骨凌霜的梅花不畏严寒,不畏风雪,古今中外多少人画梅,咏梅赞梅。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关梅花的小故事。

板书课题:梅花魂

齐读,强调“魂”的写法。组词,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梅花魂指的是什么?

课文讲了有关梅花的什么事?

2、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谈一谈你初读课文的感受,你最想说什么?

3、检查预习。

(1)生词:缕缕幽芳 颇负盛名 抹净 低头折节 衰老 秉性

(2)交流感受。

预设:a、外公久居他国,非常思念祖国,家乡。

b、外祖父喜欢梅花。

4、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写了那几件事来表达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预设:a、读诗词落泪。b、分外珍惜墨梅图。c、不能回国,失声痛哭。d、送墨梅图。e、临行送梅花手绢。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和眷恋之情,而这种情感作者并未直抒胸臆,而是通过自己回忆的几件真实的小事来表达的,使文章更真实,更感人。而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以运用这种表达方法来表达情感。

三、作业。

熟记生字词,熟读课后的阅读连接《故乡》。

第二课时

一、回顾文章。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作者通过回忆外祖父和梅花的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谁还记得这几件事?

二、精读感悟,入情入境。

大问题:你从那些事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要求:默读课文,在自己体会深刻的地方作简要的批注。

预设:

(一)“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你还小呢,不懂!”

1、外公为什么教我读唐诗宋词,为什么流泪?

2、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情感?

3、指导朗读。

(二)体会另外两次流泪。

1、师:在莺儿的回忆中,外公几次流泪?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1)不能回国,失声痛哭。

(2)临别流泪。

(三)“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有什么稀罕的呢?”

1、你从哪体会到了外祖父对墨梅图格外珍爱?

预设:从动作、语言。顿时拉下脸、轻轻刮去、慢慢抹净、玷污。

师:几个细微动作的描写就使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之意跃然眼前,这就是文学大家的功底。

2、指导朗读。(训斥中读出对墨梅图的疼惜)

3、对于一幅墨梅图,外公为什么会如此珍爱?

师:是呀,在外祖父心中,它不是一幅普通的墨梅图,而是祖国的象征,是值得用全身心去爱的。爱墨梅图,就是爱祖国啊。

在这里,作者用外公对墨梅图的分外珍爱,间接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真是巧啊。

(四)“这梅花,……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师:关于为什么喜爱梅花,外公还有一段话,谁来读读?

1、外公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师:是呀,外公不能和我们一起回国,把他最珍爱的墨梅图送给了我,又向我讲述了这样一段话。

2、再读,想一想,外公的话讲了几层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三层意思。

(1)赞美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精神。

(2)赞颂中华民族出现了许多有梅花精神的人。而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顶天立地、不肯折节的民族魂。

(3)感慨每一个中国都要有梅花的精神。同时希望莺儿也要做一个具有梅花品质的人。

细节:她:梅花为什么用“她”。

体会:1、外公漂流海外,却没有改变中国人的本性,是具有梅花精神的人。

2、梅花魂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3、我看到了外公不变的中国心。

(五)送手绢。

外公除了送我他最珍爱的墨梅图,还送了我什么?

(六)师:是呀,这梅花图,这手绢上的梅花,它不仅是花,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1、齐读最后一段。

2、哪段也写了同样的意思?(第一段)

作者首尾同样写了梅花,写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让我们对这种感悟更为深刻,这种写法就是首尾呼应。

三、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课文学完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与眷恋之情,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读出一位身在异国的老人对祖国的眷恋;

读出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坚强品格;

读出中华民族顶天立地,不肯折节的民族魂。

《《梅花魂》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