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7》教学设计

时间:2025-07-08 08:42:21
《6和7》教学设计

《6和7》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6和7》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6和7》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6和7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重点:掌握6和7的组成。

2. 难点:亲历6和7的有序组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出示:沸羊羊、慢羊羊、美羊羊、喜羊羊、暖羊羊、机械羊。

问:小朋友们,你认识它们吗?一共有几只小动物?(齐数)

你最喜欢谁呀?

2、师:想知道老师喜欢哪只羊吗?老师喜欢的羊是从右数起第6只,从左边数起第2只。是谁呀?(没错,就是知识渊博的慢羊羊。)

问:谁愿意像老师这样,把自己喜欢的羊的位置告诉大家,然后请大家来猜一猜你喜欢的是哪只羊?

(请猜出来的小朋友带领大家数一数。)

二、动手操作,尝试学习

1、(拿走灰太狼)师:小朋友们,如果我们要把这6只羊分成两组,可以怎么分呢?请拿出6个圆片来代替这6只羊分一分。开始吧。

(学生自由分圆片或小棒)

问: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分一分呢?(生板演并汇报,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来板书)。

追问:还可以怎么分呀?

2、组织学生整理学具。

3、师:小朋友们,这就是6的分成。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全班齐读)

师:这样看起来有点乱,小朋友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们记全呢。

(A、按顺序记;B、一组一组地记)

小结:不管我们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来记,还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来记,或者是一组一组地记,只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方法,就能记得全了。明白了吗?

4、拍手游戏

师生合拍6下,并相应说出6的组成,如:生1:我拍1,生二:我拍5,生1、2:1和5组成6,6可以分成1和5。

5.课中休息操

6、师:小朋友们,现在是6只羊,如果再加上一只灰太狼,一共有几只了呀?(7只)那如果把这7只小动物分成两组,每一组有几只呢?你想怎么分呢?把你要怎么分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吧!

7、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8、对口令:师生对:XXX,问问你,7能分成3和几?……

三、活动游戏,操作巩固

1、游戏---找朋友

⑴能组成6的两个数用线连起来。

213

534

⑵能组成7的两个数用线连起来。

412

653

2、猜数,师左手拿几个苹果,右手和左手合起来是6个,知道右手是几个吗?

四、全课总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了6和7。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好了,小朋友们,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6和7》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2页、第43页。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6、7的物体,体会6、7的基数含义。

2、了解6、7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相邻两数的大小,初步体会6、7的序数意义。会读、会写这两个数。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问题意识和数学交流意识。

情感目标:

1、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2、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6和7的顺序和序数含义。

教具和学具准备:

直尺、0——7数字卡片、若干圆片或其它学具。

教学过程:

一、猜数游戏引入:

1、猜数:比1大比3小的数字娃娃是谁?谁在2和4的中间?比4多1的数字是几?比5小1的数字是几?全体学生举卡片接示谜底。

2、引入:今天,又有两个新的数字娃娃要和我们交朋友呢,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可它们真玩皮,早已躲进了数学书42页的主题图中呢。

[教学设计说明:通过游戏复习旧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1)出示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教室里摆放着6张课桌和1张讲桌、7把椅子,6个同学和1位老师在打扫卫生。

(2)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学生讨论交流时,教师参与各组倾听和指导)

(3)交流、汇报。

师:看到些什么?(同学、教师、桌子、椅子等)

师:图上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和多少人?(6张桌子、7把椅子和7个人)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又是怎样数桌子或椅子的?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教师1人,合起来是7人;先数课桌有6张,再数讲桌1张,合起来是7张……

(4)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板书:6)椅子的把数和师生共有的人数可用数字几表示?(板书:7)

(5)点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6和7这两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教学设计说明: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主题图情境,从情境中抽象出数,初步建立数感。]

2、根据6和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数出周围的6个同学,7张桌子等。

(2)摆学具,6个三角形,7朵小花等。

(3)做小能手:数你家里有多少人,吃饭时,端几个饭碗,需要几双筷子,又是几支筷子?

[教学过程说明:在数和摆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3、教学数序。

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

(1)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顺序。

(2)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出直尺图,只写出0、1、2、3、4、5。提问:6、7的位置在哪儿呢?谁能帮它们找一找?请生板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7以内数的顺序。

(3)争 ……此处隐藏19883个字……,而且有三个数也看不清了,怎么办呢?你能帮它们吗?

(1) 出示缺数字的断尺,填上空缺的2、6、7。

(2) 根据尺子教师提问:

这把尺子上有几个数字?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5前面是谁?5后面是谁?4和6是5的两个邻居,也就是5的相邻数。你知道6的相邻数是谁吗?

小朋友真棒!刚才我们数了小矮人松鼠,又找了教室里的6和7,接着我们一起来数数算珠吧!

师带数1,2,3,4,5,这里有5颗珠子。师:5颗珠子再加1颗是几?你们能不能一齐完整地回答呢?学生齐答:5加1是6

师:6颗珠子再加1颗是几?请全班同学一齐完整地回答?

学生齐答:6加1是7

开火车的活动:从小到大,(0到7)

从大到小,(7到0)

师:小小火车开起来,一开开到你家来。

拍手活动:请你拍的次数比我多1

师拍5次

生拍6次

师拍6次

生拍7次

请你拍的次数比我多2

师拍4次,生拍6次

师拍5次,生拍7次

3. 比较5、6、7的大小

出示点子图(课件出示)

(1)这三幅点子图分别用什么数字表示?你使用什么方法数出图中的点数的?

(2)从这三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用">""<"连接起来。

要求每个学生独立思考记录,再小组合作,使自己的答案尽量完整。看哪一小组写出的答案最多。(强调就从这三个数字中选择)

要求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小组作汇报

(3)表扬写得最完整的小组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如果只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是难以掌握和理解的,所以此处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有利于学生对6、7数的意义的理解。]

三. 课堂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学了些什么知识?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数学乐园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等着我们一起去寻找呢!

《6和7》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和7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尝试用简练、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数学观点;利用数尺,摆图等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体会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目标分析

10以内数的认识都是按照数的意义、认读写数、数序、大小比较、序数和数的组成以及加减法的计算等流程来学习的。既然数的认识过程有这样的规律,教师便可尝试运用学生的学习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演示等活动认识6和7,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6和7的基数意义。

教学难点:区分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四、教学准备

课件、珠子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在“给数找家”中引出“6”和“7”

1.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朋友?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4、1、0、5、3、2。

2.你们帮这些数朋友在数尺上找到家吗?

课件出示:

(1)和3相邻的数是( )和( )。

(2)0和2的中间数是( )。

(3)比4多1的数是( )。

【设计意图】复习认数的旧知识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自主学习6和7做铺垫。

(二)在“给数排队”中比较数的大小

1.拨算珠找6和7。

(1)你知道5的后面是几吗?你是怎么知道的?6在添一是几呢?

(2)看来我们的数朋友还真不少呢,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数。

2.看数尺读数。

(1)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数朋友吧。这些数从右往左看,一个数比一个数大还是小呢?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几?它大于哪些数呢?

随学生的回答课件逐一出示:7>( ) >( ) >( )……

(2)我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这些数。这些数一个比一个大还是小?这些数中最小的数是几?它小于哪些数?

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逐一出示:0

3.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64,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我们能从拨珠的过程想到6和4的大小,也能从几个一的角度比较它们的大小,还能利用摆圆的方法进行比较。虽然大家的方法不同,但是获得了相同的结论,就是6大于4,后面的问题看看你能不能用这些方法来解决。说一说,47你是怎样比较的?

小结:像2,3,4,5,6,7这样的数都是在1的基础上逐个添1得到的,我们看看这个数里有几个一就可以知道它是几了;也可以通过数尺来比较,数尺左边的数较小,右边的数较大;我们还可以通过摆圆片的方法数一数,比一比就知道谁大,谁小了。看来比较大小的方法真不少,只要你动脑筋想办法一定能够找到正确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计数器拨珠引导学生发现5、6、7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的大小关系,体会这三数的数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数感。

(三)在“排队问题”中研究几和第几

小动物们要到智慧王国去寻找智慧,你看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发了。

7个小动物排成一行,看一看,想一想,第7只小动物是谁呢?(学生会有争论)

如果用一个圆表示一个动物,想一想,从左向右数第7个小动物要用几个圆来表示?7只小动物应该用几个圆来表示呢?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总是出现把几和第几混淆的情况,因此用圆的个数表示几和第几,能够使学生通过抽象直观的方式辨析出第几指的是一个,而几表示几个的意思,从数量上突出差异。

(四)围绕点子图探索6和7的分解与组成

1.摆圆研究6的分解和组成。

(1)研究了数的顺序,比较了数的大小,研究了几和第几的问题,想一想我们还能研究有关6和7的什么知识呢?

(2)大家想用什么方法研究6和7的分与合呢?分组进行研究后学生汇报6的组成。

(3)利用点子图进行概括,发现规律。

你发现什么规律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6的组成。

2.看图总结7的分与合。

读一读7的组成。

3.对口令熟悉6和7的组成。

(五)巩固练习

1.填一填

2.画一画

3.写一写

(六)总结

今天我们对6和7有了新的认识,而且我们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自己概括了数6和数7的含义。说说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吧!

《《6和7》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