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5-07-08 08:42:13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十八个生字,正确认读“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4、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理解“我”为什么发出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理解“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和“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两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质疑。

1、播放伊拉克战争影象,教师导入。

听着这熟悉的声音,看着这熟悉的画面,我们的思绪也随之飞到了远在海湾地区的伊拉克。同学们,虽然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里,但你们知道么,世界上还有许多的孩子像伊拉克的孩子们一样,因为战争而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他们不得不在死亡线上挣扎着,更有的失去了自己挚爱的亲人,无家可归。有个中国孩子给前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信,信中包含了一个孩子对和平的渴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的心灵呼唤吧。

2、读题质疑。主要问题是:

(1)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向谁呼唤?

(2)他的呼声是什么?

(3)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

二、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学习情况

3、交流讨论,主要解决问题:

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向谁发出呼唤?

生:是原中国北京二中的雷利同学。他向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以及整个国际社会呼唤、

三、突破重点,读中感悟。主要板块为:

(一)理解: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

第一层理解:“我”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地牺牲了,我很悲痛,希望世界上不再有战争。

1、读1~4段有关句子。

2、质疑第一自然段中问题,网上寻求答案:

(1)学生上网查看“维和行动”资料

(2)交流解决有关问题:联合国指什么?什么是维和部队?

3、质疑第三段中问题,读中理解:

(1)讨论交流,解决疑难

灵柩、蓝盔、征衣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能听出爸爸呼唤的是和平?爸爸连着呼唤三次和平呢?

(2)教师范读第三段

(3)学生自由感情朗读

(4)配乐齐读

第二层理解:因为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1、学生读第5、6自然段。

2、学生质疑,主要为:

(1)为什么说“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2) “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什么意思?

3、学生上网看学习资料,战争档案。

4、交流所看内容。

5、如果你是雷利,当你看到了这些,此时,你最想对联合国的秘书长说什么?想对发动战争的国家说什么?或者想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说什么呢?

6、小结:是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只有铮铮的白骨和成堆的尸骸,它不仅是对生命的摧残,更侵蚀着每个纯洁的心灵。雷利正是看到了这点,才发出了和平的呼声。

(二)理解:他发出了什么呼声?

1、指名读。

2、层层递进读。(配乐)

四、讨论

1、播放维护和平滚动图片

2、讨论交流“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3、学生采用两种方式写呼声。

(1)在“心情速递”(留言板)中,写下呼声和姓名。

(2)在名片上书写呼声和姓名。

4、指名读呼声。

5、强化朗读,升华情感

如果雷利和他的父亲听到了你们的呼声,一定会非常欣慰的。 你们愿意再次为他们发出呼声吗?(指板书)谁来?让我们起立再为所有的儿童呼唤一次吧!让我们再加上手势、动作为全世界,尤其是正处于战争灾难中的`老百姓们呼唤一次吧!

6、师小结:你们不愧是和平的使者,同学们愿意的话,课下可以继续完成你们没写完的呼声,也可以完成你和平使者的使命,将你们的名片送给在场的老师和同学,如果还有什么想法和建议,也可以记录下老师的信箱网址,发邮件和我交流,好吗?

板书设计:

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呼声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4、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方法:

1、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师相机点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2、以朗读训练为主导,穿插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朗读及运用语言文字能力。

3、以情境教学为主线,调动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教具准备:

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词;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学生评议,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采用“小老师”的方法,学习生字新词,教师相机点拨。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这封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练习:抄写课文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救救孩子们,

要和平不要战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