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5-07-08 08:42:09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的妈妈的答话和第八自然段中萨沙的反问,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谁说的?(萨沙萨莎)谁愿意来做萨沙,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萨沙为什么要说“我不是最弱小的”呢?让我们深入课文的学习。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时间、天气、人物、事情)

3、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这样写“五年级的学生托利亚和四年级的学生萨沙”?(告诉我们萨沙是最弱小的)

4、看,这就是一家人。出示图片,让我们和他们打一下招呼。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一家人来到森林里,森林里怎样?一家人在做着什么?

2、出示句子:

森林里是那么美好。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母亲和孩子们坐在草地上聊天,父亲在旁边聚精会神地看书。

⑴ 为什么作者用“美好”来形容森林?野蔷薇“一丛丛”“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我们见到了野蔷薇的众多,颜色的美丽,散发着清香。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朵刚开放的娇嫩鲜艳的蔷薇花,闻到了蔷薇花扑鼻的香味儿。)

⑵ 看,盛开的蔷薇花。(出示图片)看完后,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实在是太美了。这儿的景色美如画……森林里是那么美好,你想来赞美一下吗?(指名读)

⑶ 一家人在森林里干什么?读到这里,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和睦温馨 其乐融融 幸福快乐 尽享天伦之乐

⑷ 真是景美人欢。老师给同学们配上音乐,你们想读吗?齐读。

四、学习3~8自然段

1、可是,是什么破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面?

突然,雷声大作,先是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它给了萨沙

⑴ 出示句子。

⑵ 这场雨有什么特点?(突如其来、非常大)你怎么知道的?(突然,雷声大作、大雨如注)“大雨如注”的“注”是什么意思?“注”是灌进去的意思。 “大雨如注”呢?形容雨下得很大。课文中还有哪个词与它意思相近?“滂沱大雨”你还能说出几个形容雨大的词语吗?(倾盆大雨、急风暴雨、瓢泼大雨)这样的雨都见于哪个季节?夏季。你知道形容雨下得很小的词语吗?细雨如丝、蒙蒙细雨、毛毛细雨、和风细雨。这样的雨都见于哪个季节?春季。你喜欢什么雨?为什么?大雨如注,这样的雨对我们人体可有伤害,对哪些东西也有伤害?

2、大雨如注,一家四口仅有一顶雨衣,他们是怎么做的?齐读。他们的行为说明了什么?(每个人都在自觉地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你的掌声想送给谁?

爸爸:有爱心,把雨衣给了妈妈。

托利亚:笑眯眯地看着弟弟,眼里充满了关爱。

妈妈:她保护着孩子。她聪明智慧,善于抓住时机教育孩子,启发孩子。

(出示句子)

萨沙问道:“妈妈,爸爸把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了我。你们干吗这样做呢?”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妈妈回答说。

“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萨沙反问道。

“要是你谁都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妈妈笑着回答说。

⑴ 请男同学来扮演萨萨沙,女同学来扮演妈妈,让我们读一读母子俩的对话。谁愿意扮演萨沙‘妈妈?

⑵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你能用一家人的行为来解释这句话吗?

⑶ 萨沙从妈妈的话语中明白了什么?(一个人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能只顾着自己,应该充满爱心,自觉地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要是你谁都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此时萨沙心里在想些什么?(我是最弱小的,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也可以保护比我弱小的东西)想着,萨沙做了什么?

出示句子:

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⑴ 指名读。

⑵ 前面我们看到的蔷薇花是那样娇嫩鲜艳,而此时的蔷薇花呢?它似乎在说些什么?

⑶ 萨沙是怎样盖雨衣的?小心翼翼。

⑷ 这时,蔷薇花似乎又在说着什么?萨沙为什么要给蔷薇花盖上雨衣?

3、出示句子:

“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萨沙问道。

萨沙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能这样说?从萨沙把雨衣给蔷薇花盖上,你还明白了什么?(爱的范围是那么广泛)。让我们为萨沙的行为鼓掌。现在,请你再做一回萨沙,读一读这句话:“我不是最弱小的”

4、让我们和这可爱的一家人再打一次招呼,此时,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四、总结课文

1、学了课文,你收获了什么?在自己的经历中,你也曾有过骄傲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吗?

2、学完课文,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请完成填空。

我不是最弱小的,我是有爱心的,我( ),我( ),我( )。

3、以后,让我们时时想起这可爱的一家人,让我们一起自觉保护弱小者。让我们充满爱心,让世界充满爱。

【板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

爸爸 妈妈 萨沙 蔷薇花

自觉保护弱小者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2

一、从题目入手,统览全文

1、板书课题,指名读课文,认读“弱”字。“弱小”是什么意思?蚂蚁和大象谁是弱小的?你还能以这样的对比的形式举出一个例子吗?

2、读到这个题目,你想问什么?

学生可能问:

⑴ 这句话是谁说的?

⑵ 我不是最弱小的,那谁是最弱小的?

⑶ 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二、正确读文,了解故事内容

1、借读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多读几遍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读课文。帮助学生读正确,认读生字生词。

3、带着问题读课文,说说自己找到的答案。

4、默读课文,把带着“弱小”这个词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弄清楚每句话分别是谁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⑴ 我们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此处隐藏18143个字……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教给学生朗读方法并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萨沙和妈对话。

3、理解课文内容,仔细揣摩萨沙和妈对话所包含的意思,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并有不甘于弱小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走进萨沙的心灵,理解他的思想行动,获得启迪,有不甘于弱小并能主动保护弱小的意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萨沙三次内心变化,层层引领学生“不甘于弱小自觉保护弱小”的情感思维发展。

教学准备:课件光盘、幻灯片

教学时间:3课时(1、3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游戏引入: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我们来进行反义词对对子游戏活动。(如:高对矮、强大对弱小等。)

对对子游戏,既是对学生三年级所学知识的巩固检查,又能唤起学生的成功体验,从而调动他们参与本课学习的积极性,并为导入新课引出“强大”和“弱小”作情感铺垫,这是创设情境的好方法。在这种情境下,学生学得开心,积极性非常高。

2、讨论 :你认为生活中哪些人是强有力的,哪些人是弱小的?(生答)

你愿意当强有力的人还是愿意当弱小的人?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十四课《我不是最弱小的》。 这样导入新课,挖掘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已经产生的情感参与学习,丰富学生对“强有力的人和弱小的人”的感知。看似还未正式进入新课内容,实质上已经在学习新知了,这是拉近了文本和学生学习、生活的距离。也为第二个问题奠定了不当弱小者的情感基调,使学生入情入境的学习。

二、整体把握。

1、看课件,听故事,思考:这个故事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板书人和物)

看课件、听故事。这种既有声情并茂的朗读,又有形象生动的视频,给学生强烈的情感熏陶,使学生兴趣盎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读后交流人物和发生的故事,又能了解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情况,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为后文的系统感知课文服务,突出了年级段的训练重点。

2、大声读课文1-2节,思考:读了课文1、2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弱小者”,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教学重点】

学习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体会不同问句所表达出的不同意思。

【教学难点】

萨沙的三次问话。

【教学准备】

1、 cai课件。

2、生字、词语、句子卡片。

【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喜欢认字、喜欢读书,把认字、读书视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1、导课。板书课题。

2、谁知道弱小是什么意思呢?

3、过渡:有一个小男孩叫萨沙,虽然他才五岁,但是也不愿意做一个弱小的人,并且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你们想读读这个故事吗?

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字词:

⑴课文中的生字宝宝想考考你们,看看谁认识它们。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不带拼音)指名读。

⑵针对易读错的字相机指导记法。

⑶他们重新排排队,你还认识他们吗?(生字调顺序)

指名读、开火车读。

⑷四人小组做“打牌”游戏,巩固生字。

⑸这些生字宝宝回到词语中,你还认识吗?

出示词卡: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⑹用做动作的方法理解“递给、掀起、聊天、簇拥、倾听”。

⑺生字宝宝可喜欢和你们捉迷藏了,他们又藏到了句子中,你还认识吗?(老师拿出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①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②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

③夏天的一个周末,五岁的萨沙和哥哥托利亚,跟父母一起到森林中去玩。

④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一家人坐在野蔷薇旁边,聊起天来。

指名读。

3、再次读课文,读流畅。

三、精读理解

1、学习第二段:

过渡:夏天的一个周末,五岁的萨沙和哥哥托利亚,跟父母一起到森林中去玩。那里盛开着美丽的铃兰花。突然,萨沙发现了一丛野蔷薇。(随着学生说的,课件出示野蔷薇和描写野蔷薇的句子)

⑴请大家一边看画面,一边读句子,看看这些野蔷薇怎么样呢?

⑵指名配音乐朗读。

⑶齐读。

2、学习3~9段:

过渡:正当野蔷薇美美地开着时,(出示连环画课件)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了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妈妈赶紧从背包里拿出雨衣递给身边的托利亚,哥哥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弟弟萨沙。可是5岁的萨沙对妈妈和哥哥的这一做法感到很不理解,于是萨沙和妈妈之间就进行了一场对话。请大家读读,(出示4~9段)看看萨沙一共说了几句话?

⑴学生自由读4~9段。

⑵萨沙一共说了几句话?

(点击课件,萨沙说的三句话变颜色)

⑶自由读读这三句话,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三个句子都是问句)

⑷练习读这三句话:(自由读,指名读)

指导读第一句问话 :你从这句问话中感受到什么?(萨沙对妈妈和哥哥的做法感到不理解。)

指导读第二句问话:你从这句问话中又感受到什么?(①萨沙感到疑惑,妈妈是在说自己是最弱小的吗?②妈妈说他是最弱小的,他感到不服气。)

重点指导第三句问话:

①萨沙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读读7、8段。(课件出示7、8段)(学生自由读)

②假如你就是萨沙,现在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③你用自己的雨衣保护弱小的蔷薇花,多勇敢的孩子啊!那你能不能坚定的说,你不是最弱小的?

④萨沙的心里也是这样想的,(补充板书)他的第三次问话里,就包含着这样的意思,谁再来读读第三次问话?

⑤生读。

⑸分角色读。(小组分角色读;指名分角色读)

四、想象倾诉,“链接”生活

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体会:

1、萨沙用自己的行动保护了弱小的蔷薇花,向大家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那么你保护过比你更弱小的吗?

指名说。

2、小结:

我听出来了,你们都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生命,你们都是一个有爱心的、勇敢的孩子,现在,让我们挺起胸,一起自豪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