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幸福的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提醒幸福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提醒幸福的教案1教学设想
本文的重点:理解作者对幸福的独特体验。
本文的难点:幸福为什么要提醒。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富丽的语言。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预习课文。
1.至少读两遍课文。
2.查词典,做下列作业题。
A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姗姗()怅然()惴惴不安()谆谆告诫(甘霖()祈盼()袅袋婷婷)熠熠夺目
B解释下列各词语。
希冀枕戈待旦南辕北辙瞻前顾后
温馨相濡以沫荣辱不惊踌躇
二、学习新课。
1.检查作业。
2.以幸福为话题导入新课。
什么是幸福?我们可以说自己是幸福的吗?
考试成绩很好,那是幸福;有父母的关怀,听了老师的表扬,那是幸福;与同学尽情地玩了一场,那是幸福;看了好风景,心中有说不出的快乐,那是幸福·这样说来,我们的生活好像真的不缺少幸福。作家怎么说呢?当代女作家毕淑敏的《提醒幸福》,说的是她对幸福的理解,今天我们来细细读一读,看我们能不能认同她的看法。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朗读或默读课文。
2给课文分段。
方法:互相讨论,老师提示。
提示的内容:
A作家说人们总是习惯在提醒中过日子,这种提醒有效没有?
显然,作家说多半没效,这到了第几自然段?应该是到第9自然段。
B作家说了很多幸福是什么,最后则说要激情地享受每一天,举了春天时应该怎样,幸福时应该怎样,还有那些所以打头的段落,当然也是享受幸福,更应该放在一起。
理解:将课文简要地分为三大节,1到9自然段为第一节,10到25自然段为第二节,26到最末为第三节。也可以把文章最末一段划出来当第四大节。
四、讨论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的第一节,提出以下问题:
A提醒本来是什么意思?作家说,这个词的后面总是跟着不好的东西,所以有淡淡的贬义,生活中真是这样的吗?
理解;提醒本来是从旁指点,促使注意之意。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生活比较,会发现作家讲得还真是那么回事,提醒确实老踉着不好的东西。
B.作家说的风暴与良宵各比喻了什么?如果把这种形象化的说法换成直接说理,那又会怎样?
理解:答案可以不求一致,但要理解良宵是比喻好的、美的、幸福的东西,风暴则恰恰相反。
不能想象换了以后成什么样子。我们经常所说的文采就在这些地方。
C.朗读第2至第8自然段的内容。
D.请把提醒两字在文中的意思说一说,它可以用什么词来替换?
理解:这里的含义不是对灾祸的警告,而是提醒大家对幸福要珍惜。题目的提醒可以用珍惜来替换。
五、学习文章的第二大节,围绕下列问题学习。
1.默读这一节课文,寻找作家给幸福下的定义与解说,每人至少找出三条。
A避去苦难之后的时间是什么?那就是幸福啊!
B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
C.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
D.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
E.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
F.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在暗淡中降临。
G.贫困中相儒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纸条这些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
H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
J.幸福有时很短暂,不像苦难似的笼罩天空。
K.苦难的体积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但指针一定要向幸福这一侧倾斜,因为它有生命的黄金。
I-.幸福有梯形的切面,它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就看你是否珍惜。(这句话要用数学知识解说一下。)
2.轻声朗读这些定义与解说,想一想,毕淑敏与张洁对幸福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讨论理解:从这一段里对幸福的定义与解说中可以看出,毕淑敏所举出的几乎都是平凡的人和事,而她以为幸福就正是包含在这些平凡的人事中。因而可以看出,张浩以为的幸福是和平、安宁、生活富足;而毕淑敏对幸福的理解要宽泛得多,生活中每一件平凡小事都可以包含幸福,关键是要你自己学会倾听,学会感受。
3.理解这段文字里不容易理解的一些句子。配合作业题的第二题做。
A第15自然段里的2、3两句怎么理解?
讨论归纳:感官的享受即指感觉器官的好的感受,这是人们无生就会的,比如天生能感觉到人体的舒适与否,但是灵魂的快意即心灵的快乐,却是要不断地训练自己才能很好地感受到的,怎样进行训练呢?即要能时时发现日常平凡生活中的美处,同学的一个微笑,老师的一次无声的鼓励,这些都是幸福,都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这种幸福,能做到这样就可以掌握幸福韵律了,也就能区分什么是灵魂的快意,什么是 感官的享受。
B.第18自然段的比喻句。
理解: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标本入手理解这个比喻句。标本是我们见过的东西,无色无香,不生动,不灵活,而未制成标本之前,却是生动、灵活、色香俱全的,作家用回忆幸福标本的说法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的忽略:在幸福之中时,不知道感受,幸福离我们而去了,却去回味、追寻,念念不忘。
C.第24自然段的幸福借了机遇、友情、成功、团圆·的衣裙而来,它们却不一定是幸福,甚至可能有钢铁般的心校,这些怎么理解?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理解。
机遇这些东西很多时候确实带来幸福,但许多时候也带来不幸,这就是钢铁般的内核即是我们不能把握、无法享受的那一部分。再说,难道没有那些东西,我们就不能幸福吗?显然不是,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能发现幸福,所以并不一定要有那些东西才是幸福的,作家也就是这个意思。
六、学习课文的最后一节内容。
设想:少讲多读,在读中感受作家所说的应该如何享受幸福。
要求:注意段落的排比,要读出气势。
七、总结。
1.作家说的要时刻提醒幸福,你觉得有道理没有?
不做统一答案,但要能理解幸福确实无处不在,要能感受平凡生活中的幸福,也确实要时时提醒自己。
布置作业题:
对课后作业中的第一大题的第2小题写出书面答案,字数各在50字以内。
提醒幸福的教案2教学建议
一、题解
课文标题中的“提醒”并不是对未来作某种预见 ……此处隐藏13130个字……,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成FLASH动画,以加深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同学们都查找得很认真,不少小组动画作品质量很高,现在我选择了其中的两个,请大家欣赏:
播放第一个FLASH动画,主题:幸福小站
播放第二个FLASH动画,主题:幸福ABC
师:同学们的作品都道出了自己或众人对幸福的理解,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请几位同学谈谈看了这些画面之后的感想。
生:讨论后归纳:
A、幸福无处不在;
B、关键在于你平时是否用心去感受;
那么怎样才能时时感受到幸福,从而去更好的享受幸福呢?
(三)感受幸福
1、对比之中见幸福
师:毕淑敏说,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把把握幸福的征兆。征兆就是特征的意思。这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能更快更形象的感受幸福,请同学欣赏两组画面。(屏幕显示FLASH画面)
第一组:贫困山区的儿童在破旧的教室上课;我们班同学在崭新的学生机房上机。
第二组:战争留下的废墟;我们学校的校园一景。
师:这是两种生活、两种情景,同学们,你从中读到了什么,请用你自己的语言表达你此时的感受。
生:看到了贫困和战争,对比之中让我感到不经意的平凡生活其实就是一种幸福。
师:但是,在战争中的儿童,贫困山区的孩子就没有幸福了吗?
(出示FLASH画面)
第一幅:战争中的儿童在武器上开心的玩乐。
第二幅:贫困山区的儿童那对知识的渴求。
生:讨论后总结:幸福是无处不在的。
2、请同学们运用搜求式阅读的方法,在文中找出能够体现幸福征兆(特征)的语句。
生:讨论后明确:
①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它多半只是悄悄地扑面而来。
②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
③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
④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
⑤幸福有时很短暂。
⑥幸福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
师:总结后归纳:幸福就是需要我们用心去理解,用情去感受,才能够切实的体会到,所以我们要特别留意我们身边的平凡的小事,珍惜身边看似平凡的幸福。
(四)第一课时小结
写作思路:提醒幸福——感受幸福——珍惜幸福。
(五)课后思考
请大家课后欣赏课文朗读的FLASH,用心感受毕淑敏所描绘的幸福,思考下列问题:
1、找出并理解课文中比喻排比句及你感受最深的语句。
2、以”平凡的幸福”为题,准备3~5句话来描述你对平凡幸福的珍惜。
提醒幸福的教案7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作者独特的幸福观。
2.理清文章写作思路,训练概括要点的能力。
3.品味本文清丽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让学生领悟幸福“无处不在”,树立健康乐观上进的幸福观。
教学难点:对语言的理解品味
教学方法:读议结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我们常说“生在福中不知福”,是说我们对身边的幸福置若罔闻、熟视无睹,更谈不上享受幸福、珍惜幸福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当代女作家毕淑敏的说理性散文《提醒幸福》,相信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你会对幸福有许多新的理解和感悟。
二、字词疏通:
让学生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未能解决的生难字词,举全班之力共同解决,学生不能自主解决的,教师予以点拨。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迅速浏览课文一遍,思考:课文写了有关幸福的哪些内容?
2、全班交流以上思考题:
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整理板书。若学生回答有困难,教师提醒四个关键词:呼吁、含义、征兆、享受,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到相对应的段落,教师板书。
(文章思路:一、呼吁(1—9);二、含义(10—18);三、征兆(19—24);四、享受(25—34)。)
3、讨论明确:文章的写作顺序是逻辑顺序,并提醒学生在日常说话和写作中,要注意“顺序”,结构层次清楚。
四、深入文本,理解幸福:
1、学生跳读课文,找出令自己怦然心动的句子和段落,有感情地多读几遍。
2、全班交流。要求:参与交流的同学,先把令自己怦然心动的句子和段落有感情地读出来,然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3、教师参与交流,并水到渠成引导学生细细品味21段: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
生齐读后讨论:这段话有什么特点?(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写出了“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的特点。作者用心感悟生活,把幸福具体化、细节化,告诉我们幸福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点滴中,触手可及。)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历接着说几句,补充省略号的内容,大家共同分享幸福。
附:
亲情篇:
(1)得到父母和老师表扬的时候,我最幸福,幸福来自老师、爸爸、妈妈赞赏的目光。
(2)和父母团聚时,我最幸福,幸福是一家人吃饭时餐桌上的笑声。
(3)我和老师开心地在一起,我最幸福,幸福是我们一起发出的朗朗笑声。
(4)天气骤变的夜晚,睡意朦胧的我,却清晰地感受到妈妈为我掖好被角,这个不经意的动作,让我感到无处不在的母爱,此时我很幸福。
友情篇:
(1)和同学们一起聚会的时候,我最幸福,幸福就是和同学一起唱出的歌声。
(2)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同学们一句悄悄的鼓励、安慰,给了我莫大的支持,我感到很幸福。
(3)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在路上走着,转弯时突然看到一辆自行车向我们飞驰过来,我的朋友首先把我推开了,那一刻我非常幸福。
给予篇:
(1)当我帮助同学解决一个难题时,我感到很幸福。
(2)我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捐出自己积攒的零花钱,虽然那仅仅能为他们买上几件文具,我仍能感到深深的幸福。
自然篇:
(1)我和大自然亲密的接触,我最幸福,幸福是我身边一只只翩翩起舞的鸽子。
(2)幸福是洒在我肩上、脸上、身上的温暖的阳光。
爱国篇:
(1)中国男足进军世界杯成功的那一刻,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幸福。
(2)中国申奥成功的那一刻我感到非常幸福.
五、总结升华: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学们,幸福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希望我们把它牢牢记在心里,并落实在我们的行动中。
六、布置作业:仔细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