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教案

时间:2025-07-08 08:41:46
有关力的教案模板集合7篇

有关力的教案模板集合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力的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力的教案 篇1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知道摩擦力的定义。

2、会从正反两方面去分析摩擦现象。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二、预习内容

1、摩擦力是发生在两个 物体之间,在物体发生 或 有这种趋势时,阻碍物体间的 。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 和 。

3、举出生活中的有益摩擦:

举出生活中的有害摩擦: 。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包括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 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2. 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

3. 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生产的习惯。

二、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观看多媒体画面:(汽车在雪地上艰难行走,而当轮胎上裹有铁链后就能前进自如了;沾了水的茶杯盖很难拧开,而用毛巾裹住时就很容易拧开了; 生锈的铁锁打不开,当加了几滴油后就可以打开了;运动员赛跑时穿着带有铁钉的跑鞋等等)。老师出示:钉鞋、跑鞋、平底鞋、棉鞋、溜冰鞋各一双.问:如果老师要参加一百米的赛跑,你会选哪一双鞋呢?如果我要去溜冰你又会帮我如何选择呢?为什么要作这种选择? 这都是摩擦力在起作用。

(二)、新课导学

自学课本第一、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摩擦力产生在怎样的物体之间?

2、两个物体在什么状态下能产生摩擦力?

3、摩擦力产生在什么地方?

4、摩擦力的作用是什么?

5、小实验:请你用手轻压桌面,手在桌面上滑动,然后用力重压桌面再做一次,体会两次感觉有什么不同?保持压力相同,使手分别在光滑的桌面和粗 糙的桌面上滑动,体会两次感觉有什么不同。

6、每个同学都擦过黑板,对黑板擦和黑板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你有什么感觉?小组里同学交流一下。

(三)实验探究

1、猜想,结合前面的讨论,每个小组同时结合你的所见所闻,进行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大胆猜想,要说明你的猜想原因。小组讨论 后,全班交流。)

猜想① 。② 。

2、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控制变量法:当一个物理量与几个因素都有关系时,我们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来研究该物理量与这个因素的关系。

针对老师确定的猜想,通过小组讨论。选定一个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全班交流。

3、进行试验

实验方案通过后,小组进行实验,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试验次数

1

2

3

注意:①在拉动木块时,一定要水平拉动,并且在木块匀速运动时再读数,为什么?

②每个小组把自己的数据对全部进行展示。

4、得出结论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结论

5、交流与评估

评估实验结论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实验结果和其他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相同,是什么原因?

6、综合全班的实验结果,共同总结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

(四)小组自学科学世界,独立完成下列各题,小组内交流

1、摩擦力都是有害的吗?列举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每组至少列举6条)

2、怎样可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3、增大摩擦力的措施有哪些?举例说明。

4、减小摩擦力大小的措施有哪些?举例说明。

三、反思总结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不光滑,有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不一定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不一定是阻力。

3.滑动摩擦力可由公式F滑=μFN计算,或由物体平衡计算。

4.静摩擦力不是定值,有一个范 围,即0~Fm,由物体运动和其他受力情况决定。

四、当堂检测

1、判断题

(1)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紧自行车刹车闸是为了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 )

(2)在接触面之间加润滑油,可以消除摩擦 ( )

(3)物体只有在运动时,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 用 ( )

(4)物体运动越快,受的摩擦力就越大 ( )

(5)物体静止时,就一定没有受到摩擦 力 ( )

(6)如果没有摩擦,我们就寸步难行 ( )

2、甲、乙两同学沿同一直线,水平向右拉一木箱,甲用60N的力,乙用40N的力,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则木箱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是〔 〕

A.100N,方向向右 B.100N,方向向左

C.20N,方向向右 D.20N,方向向左

3、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运动鞋底的花纹是为了增大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B.冬天下雪后,常见民警在汽车上坡的地方洒上一些炉灰,目的是增大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C.生活中离不开摩擦,摩擦越大越好

D.工厂工人师傅用的锉刀表面总是凹凸不平的,目的是为了增大锉刀与工件之间的摩擦

4、笨重的箱子放在水平地而上,我们推不动它是因为 ( )

A、这物体的惯性很大 B、这物体受到的推力小于摩擦力

C、这物体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平衡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

图6中物块A重10N,A和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当悬挂物B重3N时,开始沿桌面滑动。求:(1)B物体重1N时A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多大?(2)B物体重6N时,A与桌面的摩擦力多大?(3)当A物体上再加上重10N的C物体,B物体重6N时,A与桌面的摩擦力多大?

……此处隐藏10468个字……水的体积,所以轮船将浮起一些。

3.潜水艇:

问:采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潜水艇下潜、悬浮在水中或浮出水面?

演示:潜水艇小实验,简介装置,进行演示。

看课本图12-13,图12-14。重点观察潜水艇的水舱及水舱中水的多少对潜水艇浮沉的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下潜”:向潜水艇水舱中充水,潜水艇逐渐加重,潜水艇重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就逐渐潜入水中。

“悬浮”:当水舱中充满水时,潜水艇重等于浮力,潜水艇可以悬浮在水中。

“浮出水面”:用压缩空气将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潜水艇变轻,潜水艇重小于它受到的浮力,从而浮出水面。

板书:3.潜水艇: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来实现的。

4.气球和气艇:

看课本图12-15,图12-16,并阅读课文。

问:节日气球、热气球、飞艇,其体内充的是什么气体?这种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还是小?它为什么能够升空?

答:节日气球或携带气象仪器的高空探测气球里充的是氢气或氦气;热气球充的是被燃烧器烧热而体积膨胀的热空气;飞艇中充的是氢气或氦气。这些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由于气球或飞艇的总重小于气囊排开的空气重,即重力小于浮力,气球和飞艇就能上升。当上升到一定高度,由于越高空气密度越小,它受到的浮力变小,浮力等于重力时,它就不再上升,停留在这个高度。请你想一想,如果这是个载人的带吊篮的气球,为了使乘客返回地面,你打算采用什么办法?

板书:4.气球和飞艇,体内充有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氢、氦、热空气)。

三、总结本节学到的重点知识。

四、布置作业:本节课文后的练习第1、2、3、4、5题。

力的教案 篇6

知识目标

常识性了解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

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培养灵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通过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图示,培养学生欣赏线条美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选学内容.教材首先通过实验使学生定性地认识到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力大小小于二力之合,大于二力之差.合力的大小随二力间的夹角的改变而改变.两个力互成角度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情况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简单定性地讲述一下这个知识,使学生有所认识,对分析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有关问题,使学生认识力是一个有方向性的量,力的合成不能简单地用加减法来处理,是有好处的.

教法建议

本节是选学内容,是在前节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二力互成角度时合力的情况.只作定性研究.主要是做好课本中的演示实验.

关于合力大小随二力夹角而改变,最好演示一下.同时举出实例来说明,可以仍用两人拉车的例子来说明.

用平行四边形法求合力的方法,可向学生作简单介绍.这有助于学生认识这种情况下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学设计示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二力合成演示器、投影仪、交互式动画

教学设计示例

(一)新课引入

上一节我们学过了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但是物体受到的力大多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互成角度的.例如,两个人在打夯时,他们用来提夯的力是互成角度的.那么,两个互成角度的力又该如何合成求它们的合力呢?

(二)新课教学

1.演示实验

参照课本中的演示实验中的第一步,请两位同学分别用弹簧秤向不同方向把橡皮绳拉长到某一长度,记录两个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

(学生操作,教师沿着拉力的方向做出力的图示)

再用一个弹簧秤代替刚才的两个弹簧秤拉橡皮绳,即用一个力F代替F1和F2两个力的共同作用,记录弹簧秤的读数和拉力的方向.

(教师演示并画图)

2.分析实验

(1)力F1和F2的合力大约多大?

(2)合力F和两个力F1和F2比较,合力F比F1和F2之和大还是小?比F1和F2之差呢?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F比F1和F2之和要小,比F1和F2之差要大.

3.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方法

本知识点的教学可使用交互式动画辅助教学.

以F1和F2的力的图示为一组邻边做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就可以表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改变两个力的夹角重做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它们合力的方法是成立的.

用投影仪将交互式动画投影到屏幕上,找几名学生亲自拖动鼠标,改变两个力的夹角,观察它们的合力大小如何变化,合力与分力的夹角如何变化?

最后教师在学生观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两个力互成角度时,它们的合力小于这两个力之和,大于这两个力之差.两个力的夹角减小时,合力增大;夹角增大时,合力减小.当两个力的夹角减小到 时,合力就等于两个力之和.当两个力的夹角增大到 时,合力就等于两个力之差.因此可以说,我们在上节所学的在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是这里所学知识的特殊情况.

(三)总结

教师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力的合成的方法,例如三角形定则等.

探究活动

【课 题】 实验分析成角度的合力的范围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用一些测量工具(至少两个弹簧秤)实验分析成角度的合力的大小的范围,并得出一些结论.

【备 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力的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知道轮子会滚动,能省力。

2. 了解轮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 乐意参加探索活动,并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 活动前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带有轮子的的各种东西。

2. 幼儿每人带一个有轮子的玩具。

3. 书、小推车;各种形状的小积木和小斜坡;ppt。

活动过程:

一、 玩玩具,激发兴趣。

你发现了什么?

二、 玩玩具,观察轮子。

1.这些轮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3.教师小结。

4.实验验证:用圆的做轮子最合适。

三、玩游戏。

1.搬书游戏。

2.交流:用手搬和用小推车搬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3..教师小结:原来用手搬很费力,用小推车很省力。

四、经验拓展。

引导幼儿讲述轮子在生活中的运用。

《有关力的教案模板集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